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秋露阁—师韵旋律 > 教育感悟
             查询
 
 
教育感悟
 
    高教工作略记
    时间:2018-02-02 作者:叶沈良 来源:叶沈良 查看:785

     

     

    高教工作略记

    叶 沈 良

     

    1990年我调任南通市委高教办工作,以后近十年,联系高校是我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此就阵地建设、思想建设、后勤建设、学校发展建设记述几事。

     

    南通市委高教办的组建与合并

     

    19906月,我受命参与组建南通市委高教办,市委高教办组建之初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在以前工作积累与当前工作探索的融合上,高教办力推三个阵地的建设,即高校党校基地,学生军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

    高校党校在阵地、课程、教材、学员、制度等方面都积极加强建设,每个学校都建立了学校党校,设立了专门机构,配备了专业人员。市委高教办下发了《南通高校党校建设的意见》,推动高校党校建设,在高校思想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江苏省高校工委予以了表彰、推广。

    结合新生入学教育,高教办提出在高校新生中普遍开展军训工作。当时教育部没有统一要求,我们结合高校军训工作的实际,与军分区联合研究,颁发了《南通高校军训正规化、制度化的意见》。在全国高校的交流会上,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人武部长都很惊讶南通能出台这样一个文件,都表示要借鉴南通的做法,推进学校的学生军训工作。当时,南通新生高校军训工作很红火,地方的武装部和军事机关都参与了军训,每年的高校军训会操,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南通军事机关检验工作的平台。有个部队因为帮训学校没有获得会操第一名,官兵还来到我们办公室倾诉委屈。有所学校因为持枪动作没按新条例操作失了分,学生们还掉了泪。高校军训工作的开展,对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工作的又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组织过一次高校联合暑期社会活动,活动形式与内容为自行车百里考察南通革命史迹与改革业绩,恰逢雨季,没雨日晒,下雨淋身,大学生们无惧困难,南北两队,风雨兼程,满载而归。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会议上,大学生以自己的感受讲述祖国的发展,令人动容。这次活动中的很多同学目前已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是社会的娇子,只有当他们让自己的脉搏与祖国一起跳动时,他们就能真切的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与自己的方向。

    高校工作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南通市委高教办当时的职责定位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实践中我感受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高校各方面工作都会有收获,因为培养人,首先应该是思想合格,思想合格才能培养好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大学生。

    19934月,南通市成立教育委员会,市委高教办并入市教委,我作为教委副主任兼任高教办主任,从此以后,高教办的工作逐渐从思想政治工作向教学业务拓展。

     

    南通高校“莫文隋”的诞生与传播

     

     

    “莫文隋”出现在南通大地的时候,我在第一时间知道了事情的概况。

    19959月,南通工学院的两名特困生先后得到一位叫“莫文隋”的人的汇款资助。学校派人多次寻访无着,才发现这位资助者不断变换假地址躲避寻找,是出于一种做了好事不留名的考虑。所谓“莫文隋”,显然是“莫问谁”的谐音。1020南通《江海晚报》登载了“莫文隋”的事迹报道以后,江海大地便再一次涌动起一股精神文明的春潮,莫文隋(莫问谁)、吴铭(无名)、魏群(为群)、叶中恭(一中共)、任友琴(人有情)……,多少个不留真实姓名的支助者,仅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共奏那一支动人的精神文明交响曲。没有人去问为什么,大家只去干什么,它已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震撼。

    当时《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电视台与南通电台的有关记者来高教办研究追踪报道的事情,在与大家交换情况与看法的过程中,我表达了一个很明确的观点,我们了解、报道这一事情,主要是为了宣传一种精神,追踪“谁”是“莫文隋”不应该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更况且,“莫文隋”的本意就是不要问是“谁”。我的这一观点的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与支持。所以在以后很多关于“莫文隋”的报道中未去追踪是“谁”,尽管我们在第一时间里就了解了“莫文隋”是“谁”。

    在新闻报道寻访“莫文隋”的过程中,心灵深处的震动,已远远超出了对了解真名实姓的渴望,人们在回眸思考的时候,发现无形的力量比有形的个体更具感染力。人们把“莫文隋”看作是一面旗帜,一面精神文明的旗帜。在这样的旗帜下,人格战胜了物欲,时代因为有了一种精神的召唤,而变得民风更纯、民心更齐,精神文明建设在这样的旗帜下可找到许许多多的落脚点,因此,“送温暖”工程有人热心参加,“希望工程”有人慷慨相助,人们在参与奉献中感到了自身灵魂的净化和众人凝聚的力量。南通工学院受“莫文隋”资助的特困生说:是我身边的“莫文隋”在暗中支助我,我学成以后,我一定要帮助更需要支助的人,同时我一定要把我的所学更好地回报于社会。这样的回报,已不是那种简单地知恩相报,而是一种爱的升华,一种人的精神的塑造。

    人们在追寻“莫文隋”的过程中,才发现这是一个无法结束的采访,身边的“莫文隋”一个个出现,而又一个个不愿暴露真实姓名。这种“莫文隋”群体现象,是“莫文隋”初衷的扩展。“莫文隋”献爱心,不留名,在这种旗帜下集合的人都把奉献高于一切。因此,他所得到的回报虽然不是物质形态的,但却是社会的崇敬、热爱、追求、响应。“莫文隋”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考虑对社会的奉献,而这个群体又享受着社会对他们每一个行动的推崇。南通医学院的特困生在课余去完成学校照顾特困生勤工俭学岗位的工作时,常有同学一起前来帮忙,特困生表示,学校给我勤工俭学岗位就是照顾我,你们别帮了我耽误了学习,同学们说:我们不能在经济上支持你,我们希望在体力上能帮助你。学生们在“莫文隋”精神鼓舞下,培育的是一种人格的力量,接受的是一种人格的教育。这应该是“莫文隋”精神教育意义的本质。

    “莫文隋”的出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而又终因“莫文隋”的没有出现找到了满意的答案,一面旗帜比一个形象更有影响力。20余年来,“莫文隋”在已经由最初的一个人,发展成现有注册会员27000余名的“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们广泛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做着不计名利的实事。

    前两年,新闻媒体突然报料,南通市领导看望“莫文隋”的原型南通工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汤淳渊,我感叹一声:二十多年不是秘密的秘密,非得报出原型吗?

     

    南通大学生公寓的建设与运营

     

    199910月,一支由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南通职业大学、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南通高等院校党政主要领导组成的考察团前往天津南开大学、天津民航学院等高校考察高校后勤社会化工作。如此整齐的南通高校领导集体出行考察,在南通高校工作中为数极少,足见其考察工作的重要。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盛林接待了考察团一行,天津民航学院党委书记杨国庆全程陪同考察。我作为此行教委带队领导,深感责任重大。

    此次考察的主要任务是寻求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后学校后勤工作适应形势的新路径。南通工学院、南通职业大学、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后,校园内已无法为大学生提供良好、周到的后勤服务,特别是新生宿舍成了大问题。省教育厅与南通市政府多次对接、沟通,达成共识,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上寻求办法,特别是在大学生公寓社会化上作出探索。天津之行,看到了典型,学到了办法,开拓了思路,特别是天津高校借助社会力量,共建共享大学生公寓的思路对考察团及有启发。

    2000年,在江苏省教育厅与南通市政府的支持下,以南通工学院为主,通过吸纳社会力量组建了南通市大学生公寓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人民币1200万元,主要股东为南通工学院和江苏顺丰投资有限公司。200010月南通市政府将原教育新村的未建部分土地六万多平方米通过出让形式给大学生公寓开发管理有限公司,20012002年间,大学生公寓开发管理有限公司分两期建成14幢大学生公寓楼及附属生活配套用房,总面积近10万平方米,工程于20028月全面竣工,为南通工学院、南通职业大学、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提供后勤服务保障。2003年南通大学成立,建立新校区,南通工学院学生逐步迁出,腾出部分楼宇满足了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南通体臣卫校的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校布局重新规划和调整,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南通职业大学在海门建立了分校,南通体臣卫校迁至开发区,部分校区划给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同时社会生源减少,各校校内学生公寓也在不断建设并投入使用,原入住学校对校外公寓的使用需求逐渐减少,公寓的运行也进入调整阶段。

    回顾南通大学生公寓的建设与运营,南通大学生公寓为南通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保障作用。作为南通大学生公寓建设的创始人、管理者,原南通工学院党委书记袁靖东先生所起的作用将会载入南通高校工作史册。

     

    “南通紫琅学院”的命名与改名

     

    我在教育行政岗位上分管民办教育的时候,也是民办教育在全国各地掀起热潮的时候。我在一些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中国民办学校发展轨迹》等民办学校办学的的研究文章。

    南通市的民办学校当时主要在中学办学层次,且大多以重点高中办民办初中的形式申报办学资质。各地政府也投入了很大热情,为此类民办学校的申办说情沟通,以此解脱地方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困境。

    南通以重点中学为依托办的民办学校后来统一整合于所依托的公办学校。对这种特定时期,特定情况下的民办学校回归整合在所必然。我在早期的研究文章中就指出,此类民办学校是历史时期的产物,必将回归学校发展的合理轨迹。

    南通市区有过三所纯民办的中学,江东学校、外国语学校与新世纪学校,三所学校以后都未能坚持下去,原因各有不同。有管理不善倒闭的,有人才不足停办的,有南通公办中学教育力量太强、民办学校压力太大转向的。

    在各类层次的民办学校相继涌现的时候,南通也把举办民办高等学校的想法付诸于行动。19995月,江苏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来南通考察教育,期间,看了南通多种形式的中等民办教育。我在全程陪同的过程中,探讨了民办高等教育的相关问题,当时,全省有南京、盐城举办了民办高等学校,教育部给于江苏省举办民办高等学校的名额有限,我提出,希望省里能考虑给于南通一个名额,南通一定在推进民办高等学校的工作上积极作为。副省长认为南通有基础,如果南通举办民办高等学校,省里一定积极支持。

    南通市新世纪学校的办学者陈明宇先生积极申办民办高等学校,他在南通有办高中以下学历教育的经验,对民办教育有浓厚情结,与之沟通后,认为他有能力为新时期南通民办高等学校的建设注入活力,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研究了相关工作,并向市分管领导作了汇报,南通民办高等学校的申办工作由此展开。

    申办南通高等民办学校首先要为学校起名,办学者考虑过一些想法,如:新世纪学院、江海学院、江东学院等等。我以为南通民办高等学校的校名既要大气、还要雅气、也要接地气,我建议将校名定位“南通紫琅学院”,理由有三:一、“紫琅”是南通城别称,以此定名,地方特征明显;二、“紫琅”之名兼备文气,以此定名,文化意境浓厚;三、“紫琅”含金带玉,以此定名,民办学校投资前景亮堂。陈明宇先生欣然接受我的命名,并以“南通紫琅学院”的校名开始了申办工作。

    2014年学校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学校改名为“南通理工学院”,我虽然为“紫琅”校名的变更惋惜,但很为学校的发展高兴,当然,如果是“南通紫琅理工学院”的校名,那就更好。

     

     

     

     

     

    上一篇:教育感悟
    下一篇:普教工作略记
 
最新消息

 
精彩推荐
 
热门文章
 
心声和鸣
  • 叶沈良:
        2003年1月2日,“心雨轩”网站开通。
        2020年8月1日,网站整理,再次出发。   
Copyright © 2015 叶沈良心雨轩 Powered by OTCMS V2.6 |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