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秋露阁—师韵旋律 > 教育感悟
             查询
 
 
教育感悟
 
    7、南通人文精神的新生与传播
    时间:2017-07-03 作者:叶沈良 来源:叶沈良 查看:719

     

     

    南通“莫文隋”的诞生与传播

       

    叶 沈 良

     

    “莫文隋”出现在南通大地的时候,我在市委高教办工作,我在第一时间知道了事情的概况。

    一九九五年九月,南通工学院的两名特困生先后得到一位叫“莫文隋”的人的汇款资助。学校派人多次寻访无着,才发现这位资助者不断变换假地址躲避寻找,是出于一种做了好事不留名的考虑。所谓“莫文隋”,显然是“莫问谁”的谐音。十月二十日南通《江海晚报》登载了“莫文隋”的事迹报道以后,江海大地便再一次涌动起一股精神文明的春潮,莫文隋(莫问谁)、吴铭(无名)、魏群(为群)、叶中恭(一中共)、任友琴(人有情)……,多少个不留真实姓名的支助者,仅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共奏那一支动人的精神文明交响曲。没有人去问为什么,大家只去干什么,它已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扶贫济困、助人为乐,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精神上的震撼。

    当时《南通日报》、《江海晚报》、南通电视台与南通电台的有关记者来高教办研究追踪报道的事情,在与大家交换情况与看法的过程中,我表达了一个很明确的观点,我们了解、报道这一事情,主要是为了宣传一种精神,追踪“谁”是“莫文隋”不应该是我们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更况且,“莫文隋”的本意就是不要问是“谁”。我的这一观点的得到了大家的响应与支持。所以在以后很多关于“莫文隋”的报道中未去追踪是“谁”,尽管我们在第一时间里就了解了“莫文隋”是“谁”。

    在新闻报道寻访“莫文隋”的过程中,心灵深处的震动,已远远超出了对了解真名实姓的渴望,人们在回眸思考的时候,发现无形的力量比有形的个体更具感染力。人们把“莫文隋”看作是一面旗帜,一面精神文明的旗帜。在这样的旗帜下,人格战胜了物欲,时代因为有了一种精神的召唤,而变得民风更纯、民心更齐,精神文明建设在这样的旗帜下可找到许许多多的落脚点,因此,“送温暖”工程有人热心参加,“希望工程”有人慷慨相助,人们在参与奉献中感到了自身灵魂的净化和众人凝聚的力量。南通工学院受“莫文隋”资助的特困生说:是我身边的“莫文隋”在暗中支助我,我学成以后,我一定要帮助更需要支助的人,同时我一定要把我的所学更好地回报于社会。这样的回报,已不是那种简单地知恩相报,而是一种爱的升华,一种人的精神的塑造。

    人们在追寻“莫文隋”的过程中,才发现这是一个无法结束的采访,身边的“莫文隋”一个个出现,而又一个个不愿暴露真实姓名。这种“莫文隋”群体现象,是“莫文隋”初衷的扩展。“莫文隋”献爱心,不留名,在这种旗帜下集合的人都把奉献高于一切。因此,他所得到的回报虽然不是物质形态的,但却是社会的崇敬、热爱、追求、响应。“莫文隋”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考虑对社会的奉献,而这个群体又享受着社会对他们每一个行动的推崇。南通医学院的特困生在课余去完成学校照顾特困生勤工俭学岗位的工作时,常有同学一起前来帮忙,特困生表示,学校给我勤工俭学岗位就是照顾我,你们别帮了我耽误了学习,同学们说:我们不能在经济上支持你,我们希望在体力上能帮助你。学生们在“莫文隋”精神鼓舞下,培育的是一种人格的力量,接受的是一种人格的教育。这应该是“莫文隋”精神教育意义的本质。

    “莫文隋”的出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而又终因“莫文隋”的没有出现找到了满意的答案,一面旗帜比一个形象更有影响力。20余年来,“莫文隋”在已经由最初的一个人,发展成现有注册会员27000余名的“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们广泛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做着不计名利的实事。

    前两年,新闻媒体突然报料,南通市领导看望“莫文隋”的原型南通工学院原党委副书记汤淳渊,我感叹一声:二十多年不是秘密的秘密,非得报出原型吗?

     
       

     

    上一篇:6、南通高校公寓的建设与运营
    下一篇:8、南通民办学院的命名与改名
 
最新消息

 
精彩推荐
 
热门文章
 
心声和鸣
  • 叶沈良:
        2003年1月2日,“心雨轩”网站开通。
        2020年8月1日,网站整理,再次出发。   
Copyright © 2015 叶沈良心雨轩 Powered by OTCMS V2.6 |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