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冬雪屋—和韵节拍 > 政协履痕
             查询
 
 
政协履痕
 
    全会发言
    时间:2015-01-24 作者:南通政协 来源:南通政协网 查看:699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一项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我市农村特困家庭救助工作还存在政策覆盖的广泛性不够、救助资源的统筹性不够、公益捐助的积极性不够、救助内容的人文性不够、帮扶救助的经办力不够等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要健全帮扶救助政策。适当调整救助准入标准,将重病、慢性病家庭,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等纳入救助范围。将可获得计生特扶金的年龄适当提前,并对尚未达到享受特扶金年龄的失独家庭给予一次性的慰问。研究出台针对失独、独残、重度精神病患者家庭的养老保障政策。完善我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做好临时救急难与其他救助机制的衔接工作。逐步提高重病、重残、重度精神病人等的医疗救助额度、报销比例,减少对救助病种和用药的限制,切实减轻他们的经济和精神负担。二要广筹帮扶救助资金。要坚持政府主导,切实承担起农村特困家庭的救助责任,根据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持续提升医疗、养老等救助标准。扩大社会参与,倡导公益捐助,完善捐助服务,引领全社会参与农村特困家庭的帮扶救助工作。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补充养老保险。进一步做好计生综合保险工作,增强抗风险能力。三要整合帮扶救助资源。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各部门条线的救助职能,统筹指导救助工作的开展,破解救助制度碎片化难题。充分利用并整合民政、计生、卫生、人社、残联等的救助信息,建设社会救助信息联动系统,实现救助政策公开和数据共享。改革现行的救助资源管理体制,统筹协调管理各类救助项目、公益基金、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等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救助效能。四要完善帮扶救助机制。构筑协同办理机制,在乡镇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专门的救助服务窗口,统一受理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申请和申请人难以确定管理部门的救助申请。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因遭遇突发性急难事件,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做到尽早发现、快速响应、简化流程、及时救助。通过编制调剂或购买服务等方式,充实基层经办力量,解决基层经办人员不足问题,使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在比例上基本匹配。五要拓展帮扶救助内容。重视精神援助,设立精神援助公益岗位,建设心理援助基地、网站,为失独、独残和重度精神病患者家庭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对残疾人开展免费、减费的康复治疗,尤其是残疾儿童和早期精神病患者的抢救性康复医疗。在全社会倡导志愿服务风尚,通过提供技能培训、设立专项奖项、优先安排就业等措施,引导、鼓励在校学生、社会人员参与志愿服务,构筑志愿服务体系。

    上一篇:岔河慰问
    下一篇:海启调研
 
最新消息

 
精彩推荐
 
热门文章
 
心声和鸣
  • 叶沈良:
        2003年1月2日,“心雨轩”网站开通。
        2020年8月1日,网站整理,再次出发。   
Copyright © 2015 叶沈良心雨轩 Powered by OTCMS V2.6 |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