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秋露阁—师韵旋律 > 社会教育
             查询
 
 
社会教育
 
    环保感悟
    时间:2007-11-06 作者:叶沈良     来源:叶沈良 查看:688

    环境教育不但拓展了教育领域,充实了教学内容,而且也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营造一种和谐、协调、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的教育环境,已成为社会发展与社会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环境教育的定位

        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强化环境教育、灌输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国民环境参与意识,是社会发展之必须。

        (1)、环境教育是生命教育,它决定了环境教育的本质。环境问题,说到底是人类生存问题。没有良好的生存环境,人类将不能存在,作为生命、生存教育的环境教育,它提示人们珍惜自然、珍惜生态、珍惜环境,才真正是珍惜生命。

        (2)、环境教育是公众教育,它决定了环境教育的范围。全球生态破坏及严重恶化的趋势,呼唤人类必须重视环境教育,人们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有效地进行社会公众的环境教育,加强公众有效地监督机制,采取有力有效地管理、治理措施,才有希望保护好我们的生存环境。

        (3)、环境教育是世纪教育,它决定了环境教育的跨度。环境教育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延续,它也是终生教育。就社会而言,环境教育以它的历史证明它的需要,以它的现实强调它的必要,以它的未来显示它的重要。环境教育伴随着人类生命的延续,乃至于超越个人生命的存在,而不断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应该说,这也是可持续的一个基本思想。

        2、环境教育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是一场彻底的思想意识革命,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由综合条件决定的,它包括经济能力、资源支撑能力、国家宏观管理能力、科技能力等,其中最关键的是科技能力,而其又有赖于现代教育,它是一种扩展的教育,在内容上由文化教育发展到广泛的科技教育、技能培训;在空间范围上以学校教育发展到社会教育、公众教育;在时间上从青少年时期教育扩展到终身教育。

        (1)、环境教育作为大环保教育的影响。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大的概念,它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政治环境、地理环境、历史环境……等等环境保护的总和。因此,作为大环境教育的影响,它涵盖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首先,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任何脱离自然法则的行为都会受到自然世界无情的惩罚。其次,人能够吸收自然、融合自然、超出自然,在自然基础上予以再创造。再此,人的再创造不能脱离开保护自然的基本要求。环境保护的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共同作用的产物。

        (2)、环境教育作为大政治教育的影响。首先,环境问题作为每任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大问题,均及民生关乎百姓;其次,环境问题紧连着国家的繁荣昌盛,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内容;再次,环境问题已作为一个敏感问题,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强化环境教育,增强国民意识,使人们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与大自然更为和谐,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坚决反对某些发达国家在环境改善上以牺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作为代价的卑劣做法。

        (3)、环境教育作为大经济教育的影响。可持续发展不仅促进环境保护事业,亦直接有效地推动经济建设发展。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强调,“教育对促进持续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它能提高人们对付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正规和非正规的教育对改变人们的态度都是必要的,使他们有能力估计并表达他们对持续发展的关心。”我们可以看到,环境教育已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摆脱贫困不能与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只有有效地治理环境,与国民生产发展同步,和谐协调的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根本上消除贫困。人是环境的主人,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才使人类的进步变为现实。因此,我们的发展只能是可持续的发展,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3、环境教育的环境

        环境宣传教育要以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的环境意识为宗旨,面向决策者、面向企业界、面向青少年、面向全社会。因此营造一个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的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1)、强化环境意识。环境意识不仅是科学意识和道德意识,也是现代意识和艺术意识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公民素质的一个重要体现。环境意识体现在公民意识、政府意识、社会意识等诸方面。(1)、作为公民意识决定公民需要相对的素质,包括精神素质和行为素质。人在精神上的追求,应该与人的行为相适应。(2)、作为政府意识决定政府的目标。必须是长期的,而不是近视的;是宏观的,而不是局部的。任何一届政府都必须意识到,保护公民的生存环境,是各届政府的首要大事,为老百姓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功德无量的事,是我们民族的利益所在。(3)、作为社会意识我们强调全社会的参与意识,社会群体对环境的反映、认知,是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表现。

        (2)、建造警示环境。环境危机已现实的摆在人们面前,只是人们对此的重视与否而已。科学家们曾做出呼吁:拯救地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生物灭绝的极限就是──人类!地球环境恶化的形势已非常严峻。如果人们对此还无了解,那将是人类最大的不幸,我们要做的很多,我们要把环境忧患意识灌输给大家,同时也必须让大家了解面对现实必须做的工作。如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宁静工程、生态工程和资源化工程等。这样从另一角度告诉大家,环境忧患不是危言耸听,全民参与并非一筹莫展。人类对生存环境历来有两种基本看法:悲观者认为,人类无限制追求享乐,最终毁了地球、毁了自己;乐观者认为,人类的聪明在于正视难题、解决问题,使自身发展得以持续,直到永远。为此,我们要利用标语、雕塑、景点、乃至景灯、橱窗和环境教育展览馆等设置,让人们在负面与正面的警示氛围中感受环境教育。

        (3)、丰富教学环境。(1)、教育环境中的第一对象应是中小学生,其次包括中专、高校及成人教育,教育环境的基本落脚点应是学校。在方法上还应强调渗透教育与专题教育,在课时安排上适当安插,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必须摆上议事日程,不但需要学科教师在相关课程中强化环保知识教育,也需要具备较系统的环保知识的教师作全面的辅导安排。(2)、环境教育的主教育是课堂,环境教育的大环境在社会。因此,强化社会的教育环境显得很为重要。教育环境的形成有学校的努力、有家庭的参与,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科技界、文化界和新闻媒介都要担负起普及环境知识和环境法制教育的任务。(3)、加强理论研究,推动环境教育的深化。一方面,要面对各个层次加强因人施教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深化环境经济与环境哲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强的指导思想。

    4)、提供参与环境。参与会直接给人们提供了解与深化事物的机会。在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尚未进入境界或者尚未从必然走向自然的过程中,参与无疑是提供给公众的最好机会。(1)、参与的对象应是全民性的。政府的协调是一个主要的方面,群众团体的投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新闻媒介的加入是一个重要方面,一支专兼结合的环境教育队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2)、参与活动必须是立体的。应该最有效、最明了、最直接地给公众提供参与的内容与项目。使公众能在思考、视听、动手等方面潜移默化地接受环境教育。(3)、参与的组织体现为多层面的。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在制定环境保护改革与法规的过程中,听取民众意见;对环境问题实施舆论监督,并组织民众积极参与;树立环境保护的模范人物;利用纪念活动,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人口日”和“世界卫生日”等活动中,唤起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积极发展。

    5)、创造德育环境。民族文化是民族素养的体现,一个优秀的民族,一定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在现代社会中环境意识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素养。为此,环境的德育、伦理教育显得异常重要。首先要有荣辱观。著名印度诗人甘地说过:“自然满足人的需要绰绰有余,但却不能满足人的贪婪。”对环境问题的态度,实际上体现了人类文明的程度。因此,公民必须有起码的荣辱观,才能规范自己的行动。其次是伦理观。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蕴积着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粹。儒家文化的平和中庸自然和谐;道家学说的天人合一溶于自然;佛家思想的禅机玄理、幽思默想都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环境伦理观固然注重当代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而且更注重自然、社会、人的持续发展。作为这一层面的伦理观,它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家庭伦理,是人类生命延续的伦理观,它注重当代人对后代人的责任,注重当代人对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权利的保护,这是面对世界和未来的最广泛的伦理道德观。应该说有了这样的伦理观,我们才提出环境教育是生命教育、是公众教育、是世纪教育,也因此我们才提出,环境教育具有大环保教育、大政治教育、大经济教育的影响。

    4、环境教育的原则

    1)、学生教材的知识性

    广大学生有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思维活跃,渴求了解科技,但自我约束心理素质较差,对他们的宣传教育,可以环境科学知识为主线,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危机,水、气、声、渣、光、磁、核污染的产生及危害,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贡献,绿色植物与人类生存的关系,使其从小就养成爱护环境,自觉确立抵制破坏环境不良行为的思想观念,深刻领会自然界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十年树林,百年树人“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培养大批后备军。

    2)、队伍教材的政策性 

    环保业务部门及相关部门是环保教育的重要对象。宣教目的是确保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得以有效贯彻执行。我国的环保法律法规需要这一部分人协助执行。例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管理、环境行政处罚办法、、污染事故处理、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环保职责、环保产业、废物综合利用优惠政策,通过这些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执行环保法规政策水平,壮大环境管理队伍,改变有些地区环保部门唱独角戏的局面,为本地区环境管理创造轻松的外部环境。

        (3)、领导教材的科学性

        宣教目的是为了确保本地区环境保护综合决策的正确性,这部分人对当地环保事业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对决策层的环境宣传教育应以环境保护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环保事业的重大举措为主线,贯穿环保法律法规的有关条款。使他们明白我国自然资源匮乏,环境容量和环境空间极其有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滞后作用,我国为提高国际地位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如有关国际公约,“33211工程”,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总要求,国家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环保投入政策,使他们对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处于较高的认识层次,这就会对本地区环境保护整体规划、计划、综合决策、全面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4)、干部教材的操作性

    主要是指与环境保护直接相关的基层干部。通过环境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按环保法律法规办事。主题内容以六法一条例,环境行政处罚办法,国家规定取缔淘汰的工艺、设备,200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总要求,排污费征、管、用渠道等方面的知识。使他们认识到环境是一种有限的有偿使用资源,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一旦遭到破坏,使其恢复原状的不可行性和艰难性,每个公民都有享受优美环境的权利,同时也有自觉保护环境的义务。提高他们自觉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积极治理污染的认识,加快本地区工业污染治理步伐。

        (5)、群众教材的实用性

        目的是让他们既要管住自己,又会去管别人。他们更注重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环境问题,更注重自己的环境权益不受到伤害。宣教主题以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为主题,讲大环境、大政策,他们不感兴趣,要突出日常生活中人们的环境行为规范,环境违法责任,环境污染事故、纠纷经济责任,处罚办法。使其自觉遵守环境行为规范,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良好的环保公德。并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对危害自己环境权利的行为能够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不受到伤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上一篇:剑桥巡展
    下一篇:老年教育
 
最新消息

 
精彩推荐
 
热门文章
 
心声和鸣
  • 叶沈良:
        2003年1月2日,“心雨轩”网站开通。
        2020年8月1日,网站整理,再次出发。   
Copyright © 2015 叶沈良心雨轩 Powered by OTCMS V2.6 |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