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夏风亭—善韵音符 > 慈善感悟
             查询
 
 
慈善感悟
 
    慈善六助的再思考
    时间:2018-06-30 作者:叶沈良 来源:叶沈良 查看:463

     

    慈善六助的再思考

    叶沈良

     

    助困、助医、助学、助老、助孤、助残等六助,是慈善工作传统意义上的六助。面对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化,形势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政策的调整,传统的六助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思考之一——关于助困

    助困是慈善工作面临的一个最现实的问题,也是慈善工作历久弥新的一项救助工作。面对各种传统意义上的困难与现代意义上的困难,助困将是慈善救助工作一个永恒的主题。

    助困工作不断得到改善,有三个方面基本的要素。一是国家抚恤救助机制日益完善;二是民众急难救助意识逐步增强;三是民众自我助困力度不断加大。

    值得关注与思考的,有多个方面。一是增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增强政府机构与社会群体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力度,能化被动为主动。二是增强对急难救助的反应力度。助困工作大多数是救急救难,增强应急反应能力,才能让受助群体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温暖。三是增强对平衡矛盾的解决力度。助困工作有时影响到社会的一个或多个群体,制定良好的助困方案,让弱势群体的心中都有一缕阳光。

     

    二、思考之二——关于助医

    因病致贫是家庭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慈善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助医工作不断得到改善的重要原因,是国家不断加大精准救助力度。一是医保内容扩大;二是报销范围扩展;三是医疗设施扩建。政府助医工作的精准施策,是慈善助医工作得到很大缓解。

    值得关注与思考的,有几个方面。一是增强对贫困病家的关怀力度。贫困家庭往往是遇有重大病人便是雪上加霜,这些对象应予重点关注,多与关怀、多与资助。二是增强对重大疾病的关心力度。一些很难逆转的重大疾病会拖累家庭、拖垮病人,对重大疾病的慈善关怀力度,是慈善工作深入民心的重要体现。三是增强对因病致贫的关注力度。很多以往家境不错的家庭,遇到家庭中重大病情时,会改变原来的生活状况,不让因病致贫是精准救助的一个主要内容,需要关注与关怀。

     

    三、思考之三——关于助学

    助学工作容易引起社会响应,容易得到社会支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助学工作能让人看到希望、看到成果,资助者容易有成就感。

    助学工作不断得到改善有不少原因,主要的是国家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加大,在政策调整上也有不少变化。一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助学力度不断加大;二是职教生扶助政策不断加大;三是贫困生资助政策力度不断加大。

    值得关注与思考的,有几个方面。一是增强对学生成才的关怀支持力度,要从简单的经济资助形式向重视精神支助延伸。二是增强对师资建设的关心支持力度,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慈善法把对教育工作的支持明确为慈善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慈善工作应当做好这一命题。三是增强对教学设施的关注支持力度,为教育机构完善教育设施,更好的让教育对象享受良好的教育资源。

     

    四、思考之四——关于助老

    助老工作是传统慈善意义上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这方面的工作更为重要。

    助老工作不断完善的重要保障是国家不断加大对老人群体的关护力度。现实的状况,一是老人集聚度增加,一方面老人寻求到相同年龄的交流伙伴,另一方面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适宜老人相聚的场所;二是老人保障度提高,生活、医疗等方面的保障措施不断增加;三是老人医护度改善,家庭医生、社区卫生站等老人医护内容从多方面加以完善。

     值得关注与思考的,有几个方面。一是增添社会组织的关怀力度,让更多的社会组织与志愿者的关注目光投向老人群体。二是增加精神抚慰的关心力度,一方面晚辈要常回家看看,另一方面,老人更需要社会层面对老人群体的精神抚慰与社会关注。三是增强数据平台的关注力度,整合老人群体服务的相关数据,有利于政府决策、有利于社会救助、有利于医护服务、有利于志愿帮助。

     

    五、思考之五——关于助孤

    传统意义上的“孤”,主要指孤儿,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孤”,日渐式微。

    助孤工作的变化得益于社会进步与管理完善。助孤工作发展中的改变主要有两个考虑:一是“孤”的原来意义由多变少,原来意义上的“孤”群变少;二是“孤”的现代意义有小变大,一方面小孤儿的比例在缩小,而老人孤独的比例在增加,另一方面失独老人是社会面临的一个新问题。

    值得关注与思考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失独老人是新的孤独对象,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慈善工作应该在这方面起到作用。二是务工子弟是新的孤独群体,让社会的温暖给予每一个孩子是慈善工作的一个责任。

     

    六、思考之六——关于助残

    助残工作的进步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对残疾人的尊重与帮助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标志。

    助残工作的进步体现在政府的工作力度。一是专门的残联机构覆盖所有的残疾对象;二是相关的救助内容涵盖各个方面。应该说,各级政府的助残工作日益完善。

     值得关注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加强社会助残宣传,形成社会助残的浓烈氛围,虽尚待时日,仍需不断努力。。二是完善社会助残设施,助残设施是政府助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公众必须关心、保护的重要内容。

     

    《慈善法》的出台,为慈善救助拓展了新的内涵,从原有的六助扩大到八助,助创——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助美——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这些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新的支助内容,慈善工作面临更广阔的领域,会有更大的作为。

    上一篇:慈善人物研究述要
    下一篇:慈善救助帮扶思考
 
最新消息

 
精彩推荐
 
热门文章
 
心声和鸣
  • 叶沈良:
        2003年1月2日,“心雨轩”网站开通。
        2020年8月1日,网站整理,再次出发。   
Copyright © 2015 叶沈良心雨轩 Powered by OTCMS V2.6 |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