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夏风亭—善韵音符 > 慈善感悟
             查询
 
 
慈善感悟
 
    慈善救助帮扶思考
    时间:2015-01-31 作者:叶沈良 来源:叶沈良 查看:489

     

     

    健全完善帮扶救助制度 提高特困群体保障水平

     

    南通市政协委员  叶沈良

    各位委员:

    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一项保民生、促公平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去年下半年,市政协办公室就我市农村特困家庭社会帮扶救助情况开展了深入调研。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特困家庭的帮扶救助工作,坚持把帮扶救助特困群体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推动落实,救助项目逐步健全,范围日益广泛,标准逐步提高,较好保障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也应看到,我市农村特困家庭救助工作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政策覆盖的广泛性不够,对部分特殊群体未能做到全覆盖。二是救助资源的统筹性不够,缺少扎口部门统筹协调民政、卫计等条线的救助工作,不能形成扎实有效的救助合力。三是公益捐助的积极性不够,帮扶救助经费来源较为单一,基本上为财政资金,社会公众参与公益捐助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公益志愿服务的方式方法需要改进。四是救助内容的人文性不够,物质救助较为普遍,对亟需精神关怀的失独、独残和重度精神病患者家庭缺乏精神人文援助,帮扶救助的内容需要拓展。五是帮扶救助的经办力不够,基层乡镇承担着农村特困家庭帮扶救助的具体工作,但普遍存在人手不够情况,影响救助效能。

    针对农村特困家庭帮扶救助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健全帮扶救助政策。一是提高救困标准。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当调整救助准入标准,变单一的“收入型”准入制为“收入支出结合型”准入制,将重病、慢性病家庭,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家庭等纳入救助范围。完善失独父母需女方年满49周岁方能获得计生特扶金扶助的政策,将可获得计生特扶金的年龄适当提前,并对尚未达到享受特扶金年龄的失独家庭给予一次性的慰问。研究出台针对失独、独残、重度精神病患者家庭的养老保障政策。二是完善救难机制。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精神,完善我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细化工作程序、提高经费统筹标准、落实经费保障、加大救助力度、完善现金、实物和提供服务相结合的救助方式,并做好临时“救急难”与其他救助机制的衔接工作。三是加强医疗救助。严格规范医疗行为,防止大处方等情形。逐步提高重病、重残、重度精神病人等的医疗救助额度、报销比例,减少对救助病种和用药的限制,切实减轻他们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二、广筹帮扶救助资金。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农村特困家庭的救助责任,增加财政投入,落实救助资金和物资保障,按照平均社会生活水平的变化,持续提升医疗、生活、养老等救助标准,使困难家庭都能及时足额得到救助。二是扩大社会参与。坚持和完善党员、机关干部“三解三促”、结对帮扶机制,引领全社会参与农村特困家庭的帮扶救助工作。通过倡导公益捐助、完善捐助服务、落实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出台激励举措,引导工商企业、公益组织和个人等参与社会救助,拓宽救助资金筹集渠道。三是引进商业保险。充分利用商业保险的专业和资金优势,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实现新农合、新农保等与商业医疗、养老保险的协同互补。进一步做好由政府为失独家庭购买涵盖意外伤害、医疗、养老等内容的计生综合保险工作,增强其抗风险能力。

       三、整合帮扶救助资源。一是整合职能。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各部门条线的救助职能,统筹指导救助工作的开展,破解救助制度“碎片化”难题,构建既相互独立又协调有序,既广覆盖又高效能,既便民又易行的救助机制,增强制度合力。二是整合信息。充分利用并整合民政、计生、卫生、人社、残联等条线的救助信息,建设“社会救助信息联动系统”,实现救助政策公开和数据共享。完善农村特困家庭救助信息的动态管理机制,避免重复救助、遗漏救助、多头救助等现象的发生,实现救助资源分配的公平化、效益化。三是整合资源。改革现行的救助资源管理体制,打破部门、条线局限,统筹协调管理各类救助项目、公益基金、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等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救助效能。

    四、完善帮扶救助机制。一是构筑协同办理机制。在乡镇便民服务大厅设立专门的救助服务窗口,统一受理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申请和申请人难以确定管理部门的救助申请,及时办理或转交、督促相关部门办理,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使他们求助有门、受助及时。二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建立主动发现机制,对因遭遇突发性急难事件,陷入生活困境的家庭做到尽早发现、快速响应、简化流程、及时救助。开通全天候救助热线,畅通救助申请和急难报告渠道。三是充实基层经办力量。通过编制调剂或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基层经办人员不足问题,使工作人员与服务对象在数量比例上基本匹配。开展基层工作者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提升经办服务能力。

    五、拓展帮扶救助内容。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实施相应的救助方式。一是重视精神援助。设立精神援助公益岗位,聘请志愿者和专业人士为失独、独残和重度精神病患者家庭免费提供咨询。建设心理援助基地、网站,提供心理关怀服务。组织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陶冶情操,娱乐身心。二是开展康复救助。积极筹措资金,对残疾人开展免费、减费的康复治疗,尤其是残疾儿童和早期精神病患者的抢救性康复医疗。三是倡导志愿服务。在全社会倡导志愿服务风尚,通过设置志愿岗位、提供技能培训、设立专项奖项、适度发放津贴、优先安排就业等措施,引导、鼓励在校学生、社会人员参与志愿服务,构筑志愿服务体系。

    以上是我的发言。谢谢!

     

    上一篇:慈善六助的再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消息

 
精彩推荐
 
热门文章
 
心声和鸣
  • 叶沈良:
        2003年1月2日,“心雨轩”网站开通。
        2020年8月1日,网站整理,再次出发。   
Copyright © 2015 叶沈良心雨轩 Powered by OTCMS V2.6 |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