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秋露阁—师韵旋律 > 高等教育
             查询
 
 
高等教育
 
    高教改革
    时间:2005-11-09 作者:叶沈良     来源:叶沈良 查看:705

     

     

     

    我国高等教育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改革,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与社会的变化与发展相呼应,并且应该超前于社会的发展。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对高等教育的改革提出了更新的课题,高等教育必须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身改革。

    高等教育具有很重要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研究的成果,都将投入社会的经济运行,为此,市场经济不可能不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但高等教育并不直接的参与市场的买卖关系,只是当其与社会经济发生联系时,市场经济则直接或间接地对高等教育产生影响。如:招生,毕业生就业,学科建设;又如:在高校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在高校思想工作中出现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等等,为此,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摆脱不了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高等教育必须面对市场经济,但并不等于高等教育走向市场,如果把高等教育商品化,这就把大学生参与人才市场的特殊角色,变为了纯商品的角色,而实际上大学生在以自身为主体,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标进行的活动不属于纯经济领域的活动。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也不把学生当作是自己的产品。学生的成长,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劳动的成果,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自我塑造的过程,并不等于产品的生产。为此,把教育看作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是不妥当的。

    高等教育在面对市场经济的时候,必然遇到的是办学体制的改革。长期以来,国家包得过多,统得过死,高等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们尽管在主观上强调教育的增长要优先于经济增长的速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国家财政困难,物价上涨速度又快,相对增长是负数,学校要花很大精力在人头费、基建费、科研费、进修费……等经费上动脑筋,学校自筹经费与国家财政拨款达1:1,甚至,学校自筹的份额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在宏观上强调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候,必然给高等教育的办学体制改革提出了十分迫切的任务。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的一个好办法,就是联合办学,它具有很多优势,如可增加办学活力,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把学校置身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建立与社会和生产相结合的学、研、产办学体制;可增加教育投入,引导社会多方面力量支持办学,促进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提高办学质量。应运而生的联合只学就出现了多种形式。如:地区学校间的联合,在我国影响较大的如扬州大学的联合,中央与地方的联合办学:如南航的民航学院,学校与企业的联合办学。社会团体办学:如江苏的民办三江大学,已取得成效;国际间合作办学,互相利用本校的教学资源,为对方培养人才……。联合办学是高校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有效办法,它的意义不只体现在冲破单一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丰富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它在更大意义上表示了高等教育的改革是有出路、有潜力、有前景的。

    在高等教育面向市场经济的时候,联合办学固然为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找到了一条好的出路,高等教育逐步推开的收费入学,也为高等教育的办学注入了一定的活力。《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改革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的做法,逐步实行收费制度。……学生上大学原则上均应缴费。”这一改革措施符合市场经济学的原理,因为高级劳动力价值的形成过程,也是高教育成本的投入过程,有投入就必须有相应的报酬,也体现知识的价值。而另一个不忽视的现实是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可能人人享有,更不可能实行义务教育,这就理所当然的决定未来将得到高额报酬的人现在就支付相应的教育费用。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也从一个方面改革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如办学体制,无疑给高等教育自身带来生机和活力,同时也将促进相关的社会运行机制的完善。收费制度的实施还有一定的阻力,这跟人们长期的思想观念不无联系。为此,社会要积极加以宣传,提高国民心理承受能力,积极认识投资的最佳效益,认识智力投资比其它投资具有更高的价值,更好的效应。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将使市场经济更加得到完善,从更大程度上提高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使社会更尊重人才,尊重知识。

    高等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才,围绕人才培养,高校推行学分制,也是适应市场经济的一个举措。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竞争激励机制上束缚着不少条条框框,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我教你“这样学”和“学这样”而不是我需要“这样学”和“学这样”,改革这种状况使高等教育更有效地靠拢市场经济,加强学分制建设是良策。

    加强学分制建设,给予学生以更大的学习余地,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需要和学校的实际及社会的需求,有弹性的,合理的,充实地接受教育。对学校来说,更需要在学科建设上多化力量,配合社会的发展,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学科建设。而且能从极大程度上改变我国大学生培养严进宽出的现象,而向宽进严出靠拢。学生可不因经济、年龄等方面的限制,以完成学业而达到学分标准来考核人的基本业务素质,也能调节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最终走向社会,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谈到要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时指出,要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这是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长期以来,国家一直对大学生实行包分配,实际存在着‘包不下’的情况,主要体现为专业不对口,需要的专业没人来,不需要的专业塞人来,这是与市场经济不相吻合的。为此,大学生自由就业,走向人才市场是趋势,同时也是实行缴费入学和学分制的配套改革。

    高等教育实行大学生自由就业,将减少分配上的盲目性,使人才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同时也是对人才的尊重,不再以国家一包定终身,而是人才本身可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更好的流向,其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它能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使用人单位不再无偿占有高等教育的劳动成果,使人才培养单位和人才本身能合理地使付出的教育成本得到回报。

    高等教育在面对市场经济的时候,有很多需要考虑解决的问题。以上只是对高等教育改革一个断面的几点思考,愿我们的高等教育能迈上一个辉煌的台阶。

     

     

    上一篇:高校稳定
    下一篇:没有了
 
最新消息

 
精彩推荐
 
热门文章
 
心声和鸣
  • 叶沈良:
        2003年1月2日,“心雨轩”网站开通。
        2020年8月1日,网站整理,再次出发。   
Copyright © 2015 叶沈良心雨轩 Powered by OTCMS V2.6 | 给我留言